倫敦街頭黑白動態交通,展現英國駕駛的真實面貌與文化矛盾
文化視角

英式文化 | 英國人的禮貌面具 vs 駕駛座上的真性情

開車,是英國人最真實的一面?

英國人是出了名的有禮貌。

平時在餐廳或咖啡廳,火車站或地鐵,不管在哪裡遇見英國人,幾乎都會看到他們井然有序地排隊、對人彬彬有禮,遵守各種規定 。走在路上,即使被陌生人擦撞,你也很可能聽見他先說一句: Oh Sorry!

但你知道嗎?
這些英式的禮貌與規矩,一旦他們坐上駕駛座、手握方向盤、車門車窗關上、引擎啟動的那一刻,就很可能會瞬間瓦解。

一秒變臉的英國駕駛人

你若沒親眼見過,很難想像平時溫文儒雅、彬彬有禮的英國人,開起車來會多麼「真情流露」。

我記得剛開始學開車時,有一次停紅燈不小心擋住了一條小巷口,結果對方駕駛氣到連按15次喇叭不誇張,還一邊比著我、一邊指著自己的腦袋,明顯在說:「你的腦子有洞嗎?」

那一刻我真心覺得:這還是我平時在路上遇到會點頭微笑、幫你開門的英國人嗎?

不守規矩的英國家長、路怒症和日常逼車

還有一次,在一條明明是單行道的路上,迎面竟然駛來一台車,裡面坐的是一位家長 —— 為了送孩子上課,居然不管不顧交通規則、直接逆向駛入。只為了能「就近一點停車」,他不惜冒著違規被罰單的風險,硬是要在明文規定「禁停」的學校門口停下來。整條街因此卡住,其他車主只能無奈地往後退讓路。那一刻,我開始明白什麼叫「英式雙標」:平常什麼都講規矩,自己的事例外。

還有一次趕著上班的清晨,我遇到一輛想插隊的車。那天我心情本來就不太好,加上已經快遲到,決定不讓。結果沒想到竟然從後照鏡中,看見對方對我比中指,彷彿我才是做錯事的那個。

而更常見的是那種在限速40英里的路上,我已經照速行駛,後面的車還不斷閃燈、逼近、甚至貼到你車尾,就為了逼你「快一點」—— 明明那條路上就有測速照相機啊… 大家都知道,卻還是有人就是覺得自己例外。

他們禮貌嗎?還是真面目只是藏在方向盤後?

也許你會問:這些人其實從來就不禮貌,只是假裝的?

我倒不這麼認為。
我反而覺得,車子對英國人來說,就像是他們情緒的釋放艙。

平常生活裡,英國人習慣壓抑、不輕易表露情緒。即便不爽也要裝沒事、即使你踩到他腳,他也會回你一句 “Sorry”。但一旦躲進車內這個私密空間,情緒終於可以不用再壓抑,所以開車,反而成了他們最誠實的時刻。

這種反差雖然讓人傻眼,卻也讓我更懂一個社會的真相:每個文化都有它「被訓練出來的外表」,也有它「只能在密閉空間釋放的情緒」。英國人的禮貌,是他們文化裡的一種「社交潤滑劑」,而開車時的真性情,才是他們放鬆自我的方式。不是矛盾,而是人性。

身為異鄉人,我學會的觀察術

身為一個在英國生活的台灣女孩,我逐漸學會分辨哪些是「英式禮貌」,哪些是真心的關心。我也學會,別太把別人的「開車暴怒」放在心上,因為下車後,他們可能又會變回那個笑著跟你打招呼的「紳士和淑女」。

也許這才是在地化的一部分,不是學會怎麼融入表面的禮貌,而是學會分辨什麼是禮貌的面具,什麼是真正的界線。

Hello 我是 JUZ。從台灣出發,落腳英國,用生活累積一段不那麼典型的人生。 我分享的不只是英國日常,更是文化差異、職場經驗、感情心事與自我成長。 這裡寫給在異地努力的你,也寫給想更認識世界的你。

留下一個回覆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